-
真朋友
朋友,最应在困境中彼此看见。 真正的朋友,不在春风得意的光鲜地,也不在觥筹交错的热闹处。韩愈在他的《柳子厚墓志铭》中质疑,平日里那些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征逐,握手出肺肝相示,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的人,未见得就是真朋友。文中讲了个故事,有一年,柳宗元回到朝廷,听说友人刘禹锡被贬播州,播州地处偏僻,条件恶劣,而刘禹锡还需携母同往赴任。此时柳宗元也要调任柳州刺史,于是他便向朝廷,愿与刘禹锡交换...
-
暖老温贫
春寒料峭,连日阴雨,驱之不散的湿气真能浸到骨头缝里,家乡的早春尤其冷。以前,每遇这样的日子,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足下搁一只铜脚炉,或者手上捧一只布套包好的“汤婆子”,手与脚俱感知到阳春般的惬意,实实是暖老温贫之事。 如果说宝钗过生日时,尽点些甜烂之食、热闹戏文,是暖了贾母之老,那么刘姥姥从大观园回家时,园子里的姑娘奶奶们送她的青纱、茧绸、御田粳米、果子点心、随身衣衫,还有一百多两银子...
-
战友余生就想去看你
雪后初晴,一抹阳光暖暖地透进办公室。我正忙着编辑区里的一份工作简报。这时,一位负责街道宣传的女孩,给我发了条信息,说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凌晨离家出走,后经多方努力,老人重新与亲人团聚。类似新闻,我也曾看过,但是,耄耋老人深夜顶风冒雪,与家人不辞而别,让我很是好奇,于是,追问起了事情的缘由。 老人叫笪善元,家住淳化街道茶岗社区。老人一直有个心愿,想到湖北武汉去看望60多年未见的战友...
-
友情如酒
说起孙荪老师,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,我和他虽然不常往来,可是那种友情早已埋藏在心底,一如美酒,时间愈久,愈感淳厚。孙荪老师年长我十多岁,还是在少年时代,因仰慕他的学识与才气,便成为追星一族。后来因为文学而拜访他的次数多了,他逐渐地成为我的老师和挚友。 孙老师是永城刘河乡人,十八岁负笈求学,凡五十余年,道德文章誉满天下,是知名的文学评论家、散文家、书法家,亦是永城人的骄傲。我和孙老师虽是乡党...
-
交友的境界
“朋友是麻烦出来的”,这话有一定道理。计划经济年代,年轻人结婚很难不麻烦朋友,因为买立柜、沙发、自行车、缝纫机甚至双人床,都要购物票,更遑论电冰箱、电视机了。那时有不少相声作品是讽刺不正之风的。像高英培、范振钰的相声里那个“后门走得勤”的“万能胶”,还有“果头儿换料头儿、料头儿换肉头儿”的徐姐,至今都是相声作品里的“经典人物”。当时,不正之风存在的土壤是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...